贷款
2022-09-16 点击:1717
51信用卡的营收构成包括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支付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费、SaaS服务费等。51信用卡于2020年全面完成P2P清退,信贷撮合业务已经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而上半年财报显示“助贷”业务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其助贷业务一直因收取高额的服务费被用户投诉。
信贷撮合业务惹争议,担保费过高频遭用户投诉
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业务也就是助贷业务备受争议,51信用卡提供有关担保服务以提高目标借款人的信用及促进其与出资人的成功配对。服务费及担保费按撮合的贷款本金额的百分比收取。总费用(包括服务费及担保费)于贷款期间按月向目标借款人收取。51信用卡通过旗下51人品贷等借贷产品开展现金贷业务,用户质疑其收取了过高的担保费。
广东的用户小林,在2021年8月从人品贷借款8000元,每期还802.9元,12期共还款9634.8元,还款界面显示利率高达35.8%。
小林表示,自己在下款前并不知道有担保费和咨询费,近期查看合同才发现所还的利息里面包含高额的担保费。其借款合同显示,这笔贷款由锡商银行发放,贷款利率为8%。在其服务合同和委托保证合同显示,小林除了需要还利息外,每月还需要额外支付担保费和咨询服务费,分别共计支付399.96元、883.94元,这两笔费率占到了总利息的78%。
不仅是小林,多位用户表示,他们同样被收取了高额的担保费用。2022年1月,江苏的韩先生从51人品贷借款49000元,每期还款4633.42元,一共12期共还55601元,放贷方也为锡商银行,合同利率显示为8.3%,加上担保费的综合年化利率为35.8%。其中12期咨询服务费、担保费共为4370.28元,占比总利息为66%。
据卡农社区了解,目前51信用卡合作的资金方有锡商银行、长银消费金融等。
韩先生表示,他曾多次和锡商银行协商降低贷款利率,但锡商银行又将“皮球”踢回51信用卡,而51信用卡则表明用户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按时还款。
事实上,“服务费”、“担保费”等隐性收费抬升用户借贷成本,一直存在着争议,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规制高利贷,对金融机构的利率上限给出年化24%的规定,即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
在黑猫投诉上,大多数用户对于51信用卡和51人品贷的投诉集中在“高利率、暴力催收、变相收费、高额服务费”等问题上。
未明示利率,贷款超市被质疑审核不严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以用户的身份注册51人品贷,在实名认证、活体识别等认证后,最终没有获得额度。另外,在其借贷页面没有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央行此前公告指出,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公告明确,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51人品贷除了自营的现金贷业务,还有贷款超市,如果用户没有获得51人品贷的额度,可以通过51人品贷贷款超市推荐的其他贷款产品借贷。
其贷款超市产品包括铂银贷、银享融、小额速借、随时贷等数十款借贷产品。根据用户反馈,在铂银贷APP上借款4000元,一共十二期仅利息需要还1437.62元。用户表示,在前三期连本带利共还2033.46,将近本金的一半,以IRR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高达72%,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国家法定红线36%。不仅如此,部分用户反馈,铂银贷诱导用户购买39.9-99元的会员提升下款几率,实际上会员费并不能增信,而且会员费不予退费。
除了铂银贷,用户反映小额速借、随时贷等APP都会诱导用户开通VIP会员,开通会员后,这些借贷APP也不下款,而是推荐用户下载另一款借贷APP,一环套一环。
从用户的反馈可以看出,51信用卡并没有严格审核其所推荐的借贷APP。
贷款超市做的是流量生意,业内人士认为,贷款超市的导流业务也有“监管”空白的地方,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具体而言,一些贷款超市还链接着其他贷款超市,部分“黑贷款超市”根本查询不到背后的实际运营方,能查到的运营方也不具备放贷资质。还有一些贷款超市提供的贷款产品年利率较高,有的贷款产品还是“55超利贷”,利率远远高过法定红线。
助贷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2.1%
对于笔者申请额度被拒,其客服表示,目前51信用卡仍正常放贷,被拒可能是用户资质不符合要求。
根据其客服的表述,51信用卡信贷业务正常放款,但从其财报可窥见,助贷业务大幅下降。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51信用卡信贷撮合业务的总量约人民币15.62亿元,全部为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较2021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17.77亿元减少约12.1%。因为信贷撮合业务的减少,导致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同比下降了43.7%。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信贷撮合及服务费0.76亿元,占比总收入的29.1%。其他业务包括支付服务费、SaaS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费等收入分别为1.34亿元、0.14亿元、0.17亿元。
而2021年的年报显示,2021年全年,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业务的总量约人民币43.17亿元,全部为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在收入方面,该业务收入为2.37亿元,占其4.4亿元总收入的53.9%,超过了其营收的“半壁”江山。
从2020年完成P2P业务的大清退后,51信用卡已成为一家以“助贷”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从财报也可以看出,信贷撮合服务仍然是51信用卡的第一大业务。
其实,在资本市场上,自51信用卡2018年7月13日上市以来,其股价表现亦不尽如人意,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年以来其累计跌幅已达44%。
截至港股9月8日周四收盘,51信用卡股价收报于每股0.238港元,目前总市值仅剩3.23亿港元,较其曾经9.5港元的高点相比,已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