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19-09-09 点击:525
从上市互联网金融机构陆续披露的2019年中期财报可以看出,获取持牌金融机构资金做助贷业务已经成为了行业内最明显的趋势。
自2019年初,监管部门下发《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要求P2P网贷平台向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转型后,发展助贷业务似乎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从已发布中报的网贷机构数据来看,即使网贷业务不断压缩,助贷板块的爆发仍然让平台获取了巨大收益。
然而,网贷机构转型助贷真的如此顺利吗?
“网贷与助贷是两种不同经营逻辑”,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维信金科(2003.HK)CEO廖世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为什么P2P这几年发展得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出借人的钱存进来的时候,网贷平台会有动力也有压力尽快把钱借出去,如果借不出去,出借人的钱会流向其他平台,很多平台会为保住市场规模和头部地位疯狂将存款贷出。同时,对出借端来说只要不暴雷,网贷平台就可以到期刚性兑付。 但助贷资金来自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在金融机构的监控下。一旦资产质量恶化,即使承诺兜风险,金融机构也会选择撤资。 对于助贷业务可能存在的监管风险,嘉银金科研究院的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资金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如城商行或者民营银行,可能会借助助贷业务突破区域限制,存在合规问题。同时,在助贷业务过程中,持牌金融机构普遍要求助贷机构提供兜底或者增信,将助贷业务变成一项固定收益业务,令金融机构可能在其开展业务过程中,淡化自身的风控,实质风控外包给了助贷机构,反而提升了整体行业的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政策风险,即助贷机构是否需要相关资质,这对于助贷业务的开展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 “监管并不希望银行一直存在这种风险外包的模式,所以要求银行主动管理”,一位头部助贷平台的业务人员认为,监管目前可能有两个思路,一是要看到银行的主动管理的能力,即使接入助贷也不能盲目批发资金;二是不希望助贷机构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出现信贷膨胀。长远来讲,助贷在中国还是非常有机会的行业,无论是兜风险还是不兜风险的。按照现在中国的监管体系,由于金融机构没有分层,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需要增信的,不然一些客户就做不了,但不做也不是监管的思路,不做普惠金融就难以开展。 “其实我们也是很希望有良好的头部平台可以顺利转型的,从整个行业来讲,如果P2P市场出现崩溃的情况,对我们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廖世宏认为,助贷业务会长期存在,只是最终量会有多少不能确定,我们更期待看到,有部分头部网贷平台能顺利从P2P模式转成助贷模式,未来大家在同一条线上公平竞争。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